从全民收藏到“有价无市”,古玩行业的暴利神话出现了!
2022.12.09 16:17
当下的收藏行业,一面是“寒冬” 一面是“盛夏”。
对一些人来说,搞收藏仿佛永远都困在“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里,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前所未有的机遇摆在眼前,抓住了就是成为真正收藏家的跳板。
这篇文章我们俗一点,不说那些高大上的情怀,只说赚钱之道。毕竟只进不出早晚会坐吃山空,进进出出以藏养藏,才是长久之道。
老玩家都明白,古玩行业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以前大家都不懂,稍微有点意识就能捡大漏,几百块钱买的东西,放到现在能卖几百几千万,各种“以小博大”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几十年前。
而现在你还想在地摊复制这种“神话”,可以说99%都是坑,上当受骗的几率无限大,什么几千块的珐琅彩、祖传的元青花、回流的压手杯、出土的鸡缸杯之类的,当真你就输了......
可这并不代表古玩行业“大势已去”。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在任何一个时代,古玩都是个“暴利”行业,而这个大前提就是:眼力到位!
古玩交易可能是中国最传统、最魔幻以及最具有销售技巧的商业活动了。
你在大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文化街上,碰到那些装修的金碧辉煌的拍卖公司、古玩协会、文化馆、珍宝馆等等,有可能是骗子集中地、赝品集散地。师傅坑死徒弟,能人狠宰熟客,这一切的一切,这些年碰到过太多了。
相反,那些高手往往游走于你根本注意不到的角落,他们在民间寻觅着为数不多的精品,赚得就是那个“信息差”。不管高中低端的藏品,利润永远都来自于对信息的掌控,说白了就是你不懂,别人懂,这个钱就应该是别人赚。
先来讲讲高端市场是如何利用“信息差”来割韭菜的,这里不提那些“资本避险”的洗刷刷操作,只说庄家做局对富豪的无情收割。
最有名的就是“滴水滚珠”之局!字面上的意思是做局人预备好一个盘子,放上几颗珍珠,珠子每滚一圈就有托抬一次价格,直到有人掏钱上钩为止。
首先庄家会选目标,比如先物色一个市面上知名的书画大师,作品众多且已故的最好。庄家以较低的价格先把书画大师的作品收罗起来,比如这位大师存世还有1500幅作品,市场价20万一幅,庄家成批收集,通常不到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很多“筹码”。
第二步:造势!宣传利好消息,当手里拥有了大师的绝大部分作品,就可以“操盘”市场,然后找个大拍卖行合作,自导自拍,损失的无非是一点佣金,而带来的宣传效应会极大的提高知名度,相当于交广告费了。
首次拍卖,成交5幅作品,价格在600~1000万左右,再找多个媒体帮自己宣传:“不得了,这位大师的作品升值潜力极大,一下就翻了几十倍,绝对值得投资!”其实,刚开始都是自拍自买,炒高价格而已。
第二年,放出风来,大师又有8幅作品上拍,这次价格又上升了不少,全部成交,价格都在800~1500万左右,在宣传效应下,已经有真买家“入局”,一位富豪掏了真金白银买下1幅,剩下7幅其实还是自拍自买。
第三年,又有大师的10幅作品上拍,价格已经炒到超过2000万了!这次真买家多了起来,已经有三位买家掏了真金白银,好了,造势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
接下来,各类专家、媒体、收藏家都在疯狂吹捧,大家已经产生了一个大利好的共识:这位大师的作品必须要去收藏,买到就是赚到!甚至托人托关系去买,谁收藏了就是身份的象征。
后面不用多说,拉高价格后就会大量出货,本来几千万才能买到的大师作品,庄家出货200~300万就能收藏一幅,一群人争相哄抢,庄家赚得盘满钵满。而买家们事后却发现,大师作品貌似还挺多的,看似“抄底”实则“接盘”,个个都傻了眼。
高端的玩法是资本炒作,而民间的玩法则是眼力为王!相信八千万藏友都听过这句话:古玩收藏,有钱无眼莫进来。可是,又有几个人把这句话听进去了?都以为自己是幸运女神眷顾的对象,结果到头来还得指望专家、拍卖公司、圈内行家“帮”自己发财,可以说是幼稚至极。
在这行,自己没能力,那么永远不可能摸得到那个门槛。我见过一夜间就被骗了上百万的富二代,也见过收了满仓库古董却都是假货的中年人,那些啥都不懂却天真的想一夜暴富的藏友,更是数不胜数。
眼力有高低之分,财力有上下之分,但对于藏品的本心,不能区分。
自己的藏品,弄清楚来龙去脉,搞明白成本利润,在一线实战久了,你会发现,如今的古玩行虽说大漏跟中彩票一样靠运气,但小漏真的不断,只要下了苦功夫不愁赚不到钱!
光绪五彩八仙过海棒槌瓶
就拿瓷器来说,我认识一位古玩商,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盈利线,中低端藏品,3000左右的至少赚500元纯利润,1万左右的就有3000元的利润,达到中高端10万以上,那卖一件藏品就能吃一两个月了。
中低端的货源,主要是各大交流会、朋友供货以及自己一线实战淘货,别说遍地假货找不到了,事实上清代民国时期的精品细路瓷,市场上数不胜数,而且大多开门老,辨别难度没那么大,但利润却非常高。
因为大多数玩家对行情根本是一窍不通,眼里只有“国宝”,三五百块的东西看不上就会甩卖,却不知道随着资源逐渐减少,此类瓷器每年都在涨,一件赚个三五百到数千,积累下来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尤其是当下直播、自媒体、微拍、二手平台等渠道的崛起,很多以前“不入流”的藏品,随着大量玩家的涌入开始不断暴涨,完整器的价格更是接连翻倍。它们并不是收藏的终点,但却是平民玩家的“本钱”,没有原始积累,何谈更进一步?
现在人家从低端发展到中高端,开始做起了南宋官窑的生意,在拍卖行都成功拍出三五件精品了。很少有人能理解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大多都是眼高手低在“有价无市”的环境里挣扎。
是个人就想赚钱,但“二八定律”貌似牢不可破,赚到钱的只有那20%的少数人。有多少藏友,一不懂资本运作,二不懂政策解读,三不懂市场规律,啥都搞不明白那么踏踏实实练眼力总可以了吧,可惜的是,没几个人有那份耐心。
所以说,“信息差”是永远存在的,古玩行水不深只是很浑,知识越浅越会觉得古玩行水深。说句实话,如今的藏品价格,并不是靠文化与历史支撑起来的,而是靠一个个的虚荣心撑起来的,那些真正的高手都绝不张扬,继续低调搜罗着民间尚存的一些精品,稳扎稳打的走向收藏家之路。更为残酷的是,眼高手低的藏友们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垫脚石”罢了。
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