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香炉专场|金字塔2022(杭州)艺术品拍卖会预展倒计时
2022.07.21 16:09
1656明永宣 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
来源:纽约佳士得2008年拍卖会
说明:自在观音,又称“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梵语是“阿缚卢多伊伐罗”,意为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在佛教诸大菩萨中,观音菩萨更是以慈悲着称,他的慈悲心愿最伟大、突出,故也是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此尊自在观音呈游戏坐,左手支地,右手自然搭于右膝,宽肩束腰,体态匀称,造型优美,手脚刻划写实。面相丰满圆润,眉目细长,双目微合,神态安详。高发髻,头戴五叶宝冠,每一叶正中端坐阿弥陀佛化佛,是观音菩萨身份的重要标识。上身袒露,束发披肩,耳垂圆珰,双辫垂肩,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腰系束带,下身着长裙。衣缘錾刻有花纹带,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尤其是腰间束带具有鲜明的明代汉地造像风格特征。整体衣纹生动写实,飘逸流畅,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水月观音与自在观音
观音的梵文名称为“Avalokitesvara”,意谓“观世”,乃大慈大悲之化身,在中国则称为“观音”或“观世音菩萨”,源自“观察世间音”一说。本尊左腿盘坐、右腿自然舒展前伸的姿态被称为自在观音,也称“水月观音”,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之一,又名“观自在”菩萨,“观”意指观照,“自在”则指解脱无碍,是最为经典的观音造型之一,在诸多大乘经典,如《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述,可见信仰之广泛。
通常而言,“水月观音”的属汉式观音系统,是本土化的一种观音样式,藏传佛教中并不存在水月观音的名称。关于水月观音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唐代画家周舫“妙创水月之体”,该书卷三胜光寺条载:“塔东南院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按照文中记载,水月观音的样式出自周昉,有圆形头光,而且周围有竹子,描绘的应是紫竹林中的观音。但文献中没有关于周昉创作水月观音的详细记载,也没有提及水月观音的创作依据。这与一般佛教图像不同,水月观音图像既没有相应的造像仪轨,其名称也不见于佛教经典。在水月观音像当中,竹林、山水等优美的背景是画面中常见的组成部分,《华严经》当中关于观音菩萨道场普陀落山优美景象的描述,对于水月观音像的构图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参考作用。事实上,在五代-宋金时期,乃至元代,中国中原地区大乘佛教艺术中,描绘自在观音题材的绘画、雕塑作品亦十分流行。有学者认为“水月”的命名,和佛教空性的理论有关,是以空为体,以水、月喻万法唯识,喻指性空如影。
有趣的是,在清宫旧藏的印度、尼泊尔早期观音造像中,有不少被定名为水月观音,造像上系有墨笔题签的黄绫布条,通常以汉、满两种文字题写佛像名称,并写明由某某认看和认看时间。以当今的学术研究观点看,此类造像的正确定名应是卡萨帕纳观音,其图像学特征是白色身,一手持莲花,一手施与愿印,游戏坐姿。他在成就法中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还有四位眷属,分别为度母、善财童子、颦眉佛母和马头。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原的水月观音和印度的卡萨帕纳观音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行深般若现自在 观照水月度众生
—明早期铜镀金水月观音像赏析水月观音是佛教崇奉的一尊著名的观音菩萨,造像题材和形式,出自唐代著名画家周昉(740-800年)的创造。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记载:“(周昉)妙创水月之体”;该书卷三又载曰:“西京(长安)圣光寺……塔东院南,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这是周昉创作水月观音的两条重要文献记载。因周昉所造观音像与水中之月有关,所以被时人称为水月观音。水月观音由周昉创出后,很快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晚唐时已广为传播,唐代以后流传不断。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艺术大师参与了水月观音的创作,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各种形式的大量精美艺术作品。这些水月观音像在秉承传统观音造型的基础上,都融入新的时代审美和艺术元素,各展风采,各具特色,其中明代创作的水月观音像集历代造像之大成,形象更加庄严,造型更加完美,装饰更加华丽,配置更加繁缛别致,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和造像艺术风貌。
H:47cm
RMB: 2,600,000-3,800,000
1630十五世纪 锤碟铜鎏金弥勒佛
说明:弥勒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广受信众供奉的重要尊神。按照佛经记载,悠居于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常为天众说法。祂左手以说法印握持龙华树之花茎,这种具有异域色彩的龙华树叶,从雕像肩膀的花蔓茎梗向下垂落,由此可辨弥勒菩萨的造像。此尊面容慈悲,端凝下视,垂眸含笑,发髻高挽,顶缀髻宝,五叶宝冠精美而不繁乱,圆形团花大耳铛垂落肩头。双手施转法轮印,各牵花枝,枝茎绕经双臂,贴身体外侧至肩头开敷,左肩头花蕊中置宝瓶。精美的项链和璎珞挂于胸前,天衣从两肩侧飘然而下,如有微风吹拂,顺臂而走,落至双腿,线条如流水般自然天成,仿佛用上最柔软最有弹性的材料在随形造物,挥洒自如,铸造技术一流。菩萨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腰系宝带,跣足立于须弥座之上。
H:106cm
RMB: 500,000-700,000
1629明永宣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来源:欧洲回流
说明:此像结跏跌端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面相饱满圆润,五官刻画精细入微,双眉似弯月,眉间饰圆形白毫,双目睁视,目光炯炯有神,隆鼻方口,小巧秀丽;特别是其面部又施以泥金,眉、眼和嘴唇亦施彩重描,犹如画龙点睛,显得尤为生动传神。躯体圆实健美,四肢舒展自如。上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流畅,质感较强,特别是腿部衣纹呈对称状密集分布,生动表现出僧裙向内收起的自然状态。左手横置脐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表现释迦牟尼佛降魔成道时的造型姿势。莲花座为双层束腰形式,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纹;莲瓣细长饱满,上下对称分布,造型端庄,工艺精细,法相庄严,品相完美。
H:33.3cm
RMB: 600,000-800,000
1636清康熙 铜鎏金观音像(一对)
说明:此二尊观音造像相似,于铜胎上施鎏金,佛身修长,头戴宝冠,表大智大慧,面容丰盈,双目微张气定神闲,表情安详平静。身披衣袍,颈佩项圈,长长的衣裾顺垂而下,线条流畅自如,流畅简劲。双手上举结印,跣足直立在莲座之上。此二像作工独到,内涵丰富,体态舒展娴雅,具有一种令人感到祥和安心的气质,衣纹刻画写实细致,化繁去简,井然有序,镌刻线条不紊。
H:24.5cm
RMB: 350,000-450,000
1637明 铜鎏金八仙人物造像
说明:此组鎏金八仙人物造像有八个,均为铜造,均高35厘米左右,形态各异,手持看家神器,神态怡然,立于雕刻似山川的木制底座上,俯瞰众生。造像铸造技艺精湛,线条流畅清晰,将各仙形态表情展示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若近在眼前指点众生。实属明代铜塑中的精品之作。
W:44cm H:35cm
RMB: 180,000-260,000
重要器物专场精品赏析
1524清康熙 京造宫廷木雕髹金漆准提观音
说明:菩萨曲线流畅,宽肩平腰,身形壮硕稳重。木胎扎实,通体漆金,充满宗教信息,为清代康熙时期宫廷木雕造像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隋唐时代,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是文化和艺术的鼎盛黄金时代。当权者大肆修建宫殿和寺庙,在题材上扩大了佛教艺术的内容在宗教题材中,更渗透了现实的气息,艺术上趋向真实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炼,表现的刚柔相济,肌肉夸张得体。与这时的建筑装饰木雕华丽浑雄,雍容典雅交相辉映,显示了盛唐时期繁荣昌盛景象。
唐宋两代,木雕佛像已是发展水平很高的时期。木雕工艺与建筑紧密结合,不仅出现在殿堂楼阁,庙宇民居,而且还走向日常用品,工艺技术十分完善。
H:78cm H:116cm(带座)
RMB: 800,000-1,200,000
1529清乾隆 铜措金银瑞兽水滴(一对)
说明:文房用具中有一类动物形砚滴,腹部中空,背部皆有一孔,孔内插一管柱,在虹吸原理下自动物腹腔内汲水于墨堂以研磨。早期为铜制,后多为瓷制,亦有以美玉、水晶等美石作为材料。以动物造型居多,有异兽、蟾、龟等。
此砚滴铜制,作瑞兽之形。瑞兽背部开有注水孔,体内中空,内部盛水,嘴部为流,口衔花杯。头生独角,两耳机警的伸向脑后,身披的鬃毛皮肤肌理均,形象生动,颇为传神。瑞兽腿足强健有力,肢体浑圆,造型饱满。包浆自然,雍容华贵,颇为精妙。
L:16cm
RMB: 400,000-600,000
1539清乾隆 宫廷紫檀木佛龛
说明: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记载: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现今各大佛教遗迹中,如印度之阿旃塔,爱罗拉,我国云冈、龙门等石窟,四壁皆穿凿众佛菩萨之龛室。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此佛龛即是以紫檀制做,殿堂式样,色泽沉润肃穆。四周环以封板,三龛门,其外装饰栏板及立柱,下承莲瓣式须弥座。栏板及龛门上以透雕及浅浮雕之技法雕琢缠枝莲纹。龛顶均贴饰铜胎宝珠,上饰腾旋上飞的龙纹。乾隆时期,承做供龛的事项主要记录在《活计档》的“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广木作”、“珐琅作”及“如意馆”等档案中,一座制作精美的供龛通常需要由造办处多个部门协作完成。此拍品外型端庄雅正而清丽灵秀,造型别致,设计严谨,将木雕与铜雕工艺完美结合,尽显皇家气派。
H:47.5cm
RMB: 350,000-400,000
1511清乾隆 御制白瓷无量寿佛坐像
说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即《清档》记载,早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十四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观音木样一尊、随善财、龙女二尊。传旨:交唐英照样烧造填白观音一尊、,善财、龙女二尊,如勉力烧造,窑变更好,原样不可坏了,送到京时装严安供。钦此。」次年,乾隆帝又命唐英再加烧观音及善财、龙女一套供养。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十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江西照现烧造的观世音菩萨、善财、龙女再烧造一分,得时在静宜园供。钦此。」但因唐英未能完成烧造任务,奉回观音。乾隆于二十日后追责唐英:江西于「五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张玉传旨:问烧造的观音如何还不得。钦此。于本日将烧造过十一尊未成之处交太监张玉,口奏。奉旨: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至诚诚烧造。钦
此。」六月,唐英入觐北上进京。六月二十三日,唐英面觐乾隆皇帝。
前述《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所烧造瓷胎观音之延续。而在此之前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英亦曾进贡「瓷佛三尊」。而御窑厂亦按照乾隆皇帝要求,改进烧造工艺,将「出火气地方」改成佛像底部,遂能烧造大尺寸佛像入供北京宫廷奉养。如本次拍品即是。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其信仰即包含了对今生在世生命福寿绵长的渴望,也觊觎了对死后往生极乐世界的祈祷。在佛教信仰中,对阿弥陀佛的崇拜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明清之际,宫廷对以无量寿佛的推崇更为普遍,于清代最为鼎盛。康熙时期,康熙帝于晚年遵从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受无量佛灌顶;乾隆时期,乾隆帝生前为自己及母后广造无量寿佛。存世品中有数件瓷质无量寿佛像,形制设计与本尊如出一辙,但尺寸差不多是本尊的一半,是同类例子中最大的一件,这意味着本尊应作为主尊被供奉于宫中。
参阅:1.《清代瓷器赏鉴》1999年 图版232号
2.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春拍LOT3039
H:41cm
RMB: 600,000-700,000
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LOT3039
成交价247.8万港币
来源:网络 侵删